江苏微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腾讯云小程序联合解决方案合作厂商

立即咨询

云计算和黑洞有什么关系?

发布时间:2019-04-24 00:00:00

一张可能是21世纪最伟大的照片,在过去48个小时里刷屏了。


太阳质量65亿倍、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、8台亚毫米射电望远镜同时观测……



这些遥远而浪漫的数字,和那张仿佛被高斯模糊处理的照片,还有背后的故事,让我厂程序员们迷醉得眯起了眼睛。


因为这张“冲洗”两年的照片,也让人们开始意识到,天文探索不再是考验望远镜性能的事情。



数据,开始变得重要起来。


数据运输的另一种可能





新闻介绍道,8个望远镜获得的近10PB数据(1PB≈1024TB,1TB≈1024GB),可以装满1万多个1TB容量的笔记本。


这么大的数据,工作人员只好选择飞机,把几千个硬盘运到美国MIT的海斯塔克天文台和波恩的马克斯普朗克电波天文研究所,而像在南极的望远镜站点(SPT),从拍下到发货,走空运都得隔着半年。


靠谱是靠谱,就是太……慢……了……


因为这种级别的数据,不考虑网络传输带宽的问题的话(比如南极没有海缆),用上腾讯云数据库DTS的高性能数据传输服务,通过多链路并行迁移,最快24小时就可以完成。


尤其是腾讯云在全球已有53个可用区,分布南北美洲、欧洲、印度、东南亚、日韩等,共覆盖全球25个地理区域。


唯一的遗憾可能是南极洲还没有开通可用区,毕竟24小时VS半年,快了不止一个量级。


数据处理的潜力




亚毫米波段人类肉眼完全不可见,我们只能得到黑洞周围辐射的空间分布图,勾勒出黑洞的模样。


严格意义上来讲,这属于大数据计算处理,而非我们过去所理解的照片。


(10PB的数据得到一张10KB质感的图片,

属于科学的反差萌)


据果壳报道,这些照片数据不仅在传输麻烦,运算的时候也麻烦。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,上述两个数据中心还得“赛马”,彼此独立处理数据,也彼此验证和校对,好让这些数据最终可视化。


于是这张照片从“拍下”到“冲洗”,花了两百多位科学家两年的时间。可见,将数据转换成可视化的图片,需要经过多么艰辛的努力。

 

能否加速“冲洗”的进度,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太空探索的进程。

 

而随着云计算的应用,未来可以预见的是,数据处理的潜力还会被进一步开发,从GB级、TB级再到PB级。

 

事实上我们对数据的可视化能力一直在进步。


比如,腾讯云数据库推出的“腾讯云图”,就具备丰富的一站式数据可视化展示能力。



而在实际的太空探索中,以世界上绝对灵敏度最高、单口径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“FAST”(中国天眼)为例,每天都会接收到巨量的宇宙数据,以FAST为中心的“天眼阵”的建设,为了能够快速反映、跟踪捕捉引力波的对应体的信号,对数据的存储与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 

但纯靠数据并不能立即告诉科研人员哪些是未知的天文现象,要从中寻找脉冲星、观测暗物质、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星外文明,需要快速海量的数据储存、计算加速和图像处理能力。



腾讯分别在2018年1月、5月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/合作备忘录,组建国家天文台-腾讯数据应用联合(研究)中心,正是为了将云计算的能力加以运用,推动面向月球与行星科学领域的数据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。


* 通过腾讯云的AI技术,帮助FAST项目从巨量宇宙背景辐射数据中辨识脉冲星;


* 腾讯人工智能团队在场景多标签识别等方面的优势技术,也正在尝试应用到FAST科学数据的识别中;


* 来自微云/相册管家的多标签分类技术,也将用于对所有照片的自动识别分类,从而节约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;



我们相信,未来的太空故事,都将和云计算息息相关。

 

脚踏实地,仰望星空,这大概也是那个天文少年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原因吧。


(少年马化腾)


(马化腾代表腾讯与国家天文台签署战略合作现场)


素材来源于腾讯云,侵权请联系删除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微盛·企微管家平台 - 企业微信服务商 腾讯红杉投资的企业微信SCRM